概述:
病理学为医学领域的一门分支学科,专门探讨疾病在个体发生的起因、发展及变化,以及整个过程对患者产生的各种影响。此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属于基础学群;临床操作利用病理学知识分析采样检体,以辅助医师诊断和处方;研究层级则试图解释疾病造成生理变化的未明现象。因此该学科在医院被称为“医生中的医生”(Doctor's Doctor)。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科学实践的基础。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理学既是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称之为诊断病理学(diagnostic pathology)或外科病理学(surgical pathology)。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还可分为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病理学诊断常常是以诊断为目的,从病人或从病人体内获取的器官、组织、细胞或体液为对象,包括尸体剖检(autopsy)、外科病理学和细胞学(cytology)。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阐明:①病因学(etiology),即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因、外因及其相互关系;②发病学(pathogenesis),即在病因作用下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和过程;③病理变化或病变(pathological change 或lesion),即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之间的关系——临床病理联系(clinical pathological correlation);④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等。病理学为掌握疾病的本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而诊断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各种疾病的病变特点,从而做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直接为临床防治疾病服务。
(一)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与我们已经学过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不同,它们是研究和探讨正常机体生理状态下的形态结构、机能及代谢的变化规律,而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状态下的变化规律和特点,是以学过的各学科知识为基础的。病理学将要回答疾病状态下的形态结构、机能代谢的改变,这些改变与临床上出现的症状、体征之间的关系、疾病的诊断、转归和结局这些临床医学中的种种问题。因此,在学习医学的过程中,病理学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或“桥梁”的作用。
(二) 病理学(诊断)在医学诊断中具有权威性
病理诊断是在观测器官的大体(肉眼)改变、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病变特征而做出的疾病诊断,因此它比临床上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做出的分析性诊断(常有多个诊断或可能性诊断)以及利用各种影像(如超声波、X射线、CT、核磁共振等)所做出的诊断更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尽管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诊断方法(如PCR、原位杂交等)已逐步应用于医学诊断,但到目前为止,病理诊断仍被视为带有宣判性质的、权威性的诊断。由于病理诊断常通过活体组织检查(biopsy)或尸体剖检,来回答临床医生不能做出的确切诊断和死亡原因等问题,国外将病理医生称之为“doctor’s doctor”。然而,病理诊断也不是绝对权威,更不是万能的,也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固有的主、客观的局限性。因此,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临床-病理医生相互沟通,对于减少和杜绝漏诊、误诊是十分必要的。参见第十七章“诊断病理学及其应用”。
(三) 病理学在医学研究中的作用
现代病理学吸收了当今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最新成果,使病理学的观察从器官、细胞水平,深入到亚细胞、蛋白表达及基因的改变。这不仅使病理学的研究更深入一步,同时也使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渗透到各基础学科、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药学等方面。如某一基因的改变是否同时伴随蛋白表达及蛋白功能的异常,是否可以发生形态学改变;反之,某种形态上的异常是否出现某个(些)基因的异常或表达的改变。临床医学中一些症状、体征的解释、新病种的发现和预防以及敏感药物的筛选、新药物的研制和毒副作用等都离不开病理学方面的鉴定和解释。因此,病理学在医学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材料主要来自患病人体(人体病理材料)和实验动物以及其他实验材料如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实验病理材料)。
(一)尸体剖检
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尸检)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尸体剖检(autopsy)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疾病的病理改变,从而明确对疾病的诊断,查明死亡原因,帮助临床探讨、验证诊断和治疗是否正确、恰当,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而且还能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还可通过大量尸检积累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人体病理材料,为研究这些疾病的病理和防治措施,为发展病理学作贡献。显然,尸检是研究疾病的极其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人体病理材料则是研究疾病的最为宝贵的材料。
一个国家尸检率的高低往往可以反映其文明进步的程度,世界上不少文明先进国家的尸检率达到90%以上,有的国家在法律中对尸检作了明文规定。中国的尸检率还很低,十分不利于中国病理学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亟待提高。
(二)活体组织检查
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手术方法,由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称为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这是被广泛采用的检查诊断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组织新鲜,能基本保持病变的真像,有利于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细胞化学及超微结构和组织培养等研究。对临床工作而言,这种检查方法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对疾病作出诊断和进行疗效判断。特别是对于诸如性质不明的肿瘤等疾患,准确而及时的诊断,对治疗和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动物实验
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以便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对之进行任何方式的观察研究,例如可以分阶段地进行连续取材检查,以了解该疾病或某一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经过等。此外,还可利用动物实验研究某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或其他因素对疾病的疗效和影响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弥补人体观察之受限和不足,但动物与人体之间毕竟存在种种差异,不能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直接套用于人体,这是必须注意的。
(四)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
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加以培养,以观察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如肿瘤的生长、细胞的癌变、病毒的复制、染色体的变异等等。此外,也可以对其施加诸如射线、药物等外来因子,以观察其对细胞、组织的影响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较方便地在体外观察研究各种疾病或病变过程,研究加以影响的方法,而且周期短、见效快,可以节省研究时间,是很好的研究方法之一。但缺点是孤立的体外环境毕竟与各部分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体内的整体环境不同,故不能将研究结果与体内过程等同看待。
(五)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随着学科的发展,病理学的研究手段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经典的形态观察,而采用了许多新方法、新技术,从而使研究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但形态学方法(包括改进了的形态学方法)仍不失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兹将常用的方法简述如下:
大体观察 主要运用肉眼或辅之以放大镜、量尺、各种衡器等辅助工具,对检材及其病变性状(大小、形态、色泽、重量、表面及切面状态、病灶特征及坚度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有经验的病理及临床工作者往往能借大体观察而确定或大致确定诊断或病变性质(如肿瘤的良恶性等)。
组织学观察 将病变组织制成厚约数微米的切片,经不同方法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其细微病变,从而千百倍地提高了肉眼观察的分辨能力,加深了对疾病和病变的认识,是最常用的观察、研究疾病的手段之一。同时,由于各种疾病和病变往往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组织形态特征,故常可借助组织学观察来诊断疾病,如上述的活检。细胞学观察 运用采集器采集病变部位脱落的细胞,或用空针穿刺吸取病变部位的组织、细胞,或由体腔积液中分离所含病变细胞,制成细胞学涂片,作显微镜检查,了解其病变特征。此法常用于某些肿瘤(如肺癌、子宫颈癌、乳腺癌等)和其他疾病的早期诊断。但限于取材的局限性和准确性,有时使诊断难免受到一定的限制。既提高了穿刺的安全性,也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超微结构观察 运用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组织、细胞及一些病原因子的内部和表面超微结构进行更细微的观察(电子显微镜较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高千倍以上),即从亚细胞(细胞器)或大分子水平上认识和了解细胞的病变。这是迄今最细致的形态学观察方法。在超微结构水平上,还常能将形态结构的改变与机能代谢的变化联系起来,大大有利于加深对疾病和病变的认识。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 通过运用具有某种特异性的、能反映组织和细胞成分化学特性的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方法,可以了解组织、细胞内各种蛋白质、酶类、核酸、糖原等等化学成分的状况,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改变的认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揭示普通形态学方法所不能观察到的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的变化,而且往往在尚未出现形态结构改变之前,就能查出其化学成分的变化。此外,随着免疫学技术的进步,还可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了解组织、细胞的免疫学性状,对于病理学研究和诊断都有很大帮助。
除上述常用方法外,近数十年来陆续建立的还有放射自显影技术、显微分光技术、形态测量(图像分析)技术、分析电镜技术、流式细胞仪(FCM)技术、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以及分子原位杂交技术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从而使常规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发展到将形态结构改变与组织、细胞的的化学变化结合志来进行研究,而且将历来的定性的研究发展到对病理改变进行形态的和化学成分的定量研究,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更多更新的新信息,大大加深了疾病研究的深度。这是以往的研究所难以实现的。
病理学翻译的质量把控及完善的技术支持:
信·达天下 质·见未来
质量为企业生存之根本,项目采取专行专译,不断细化每个翻译环节,建立规范化的翻译运作流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独特的审核标准以及完善的售后跟踪服务。
一:需求分析:
项目经理根据与客户签署的委托合同,同翻译部确定具体翻译方案。确保翻译质量的准确性和统一性。
二:翻译:
翻译人员根据项目经理的要求和确定的翻译方案以及双语对照清单,进行翻译。
三:校对:
翻译初稿结束后,将由一审人员进行一稿译文专业校对和统稿,对该文档的专业词汇和重点
词汇进行校对,并将修改意见回馈给翻译人员核对,对照原文,、检查漏译、部分,同时及
时补译。
四:审核
校对人员对照原文,逐字逐句校对,查漏补缺,就译稿文字在"信、达、雅"方面进行修改,使译文忠于原文,符合本地化语言,符合行业要求。
五:排版
我们的计算机和桌面印刷专家会满足您在档的版式和印刷方面的任何要求。
六:交付
最终翻译好的稿件将通过传真、电子邮件或免费邮政快递的形式送交到您的手中。根据我们制订的保密管理办法,妥善对您的稿件进行处理,以满足您在档保密性方面的要求。
翻译部长期使用CAT(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并且为这项技术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项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为先前已经翻译过的文本创建记忆库的能力,并且对记忆库进行整理,重新用于新的翻译内容。
因此,大大减少了翻译文档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在大型文本项目中的优势更为明显。
当翻译收到特定短语或术语先前的译文时,可以选择接受先前的译文,从而保持整个文档语言风格和术语的统一性,或是用更清楚、并且更适合上下文的新译文替换原有译文。
替换后还可以将新的译文应用至整篇文档,提高了整体翻译质量!
使用CAT工具还有另外一项优势,也是对于提高效率最为重要的因素。可以直接将文本翻译成原来的格式,如FrameMaker或QuarkXpress,从而避免了使用不同语言对文本进行重新排版所需的大量时间和成本。
虽然我们并不是唯一一家提供CAT技术的国际运营商,但我们却是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该项技术的潜力的公司之一,从而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效、经过反复测试并且完美的解决方案。
此外,我们还全面使用SDL TRADOS来管理项目。
这就使得我们的客户能够充分利用CCM方法学(创建、清理和维护翻译记忆库)所带来的巨大优势。
Soget 是SDL合作伙伴,我们所有的项目经理都已经获得SDL TRADOS 证书,充分证明了他们对于这一软件的深入了解。
此外还能够运用DéjàVu、SDLX、Star Transit Photoshop、Freehand、Framemaker、Pagemaker、Acrobat、CorelDarw 等软件制图排版及设计,充分满足客户对稿件各种格式的要求。
我们采用的解决方案使得我们能够处理任何 Rtf、Word 或 Excel 文件,以及所有主要出版格式文件(Adobe FrameMaker、InDesign、PageMaker、Interleaf / QuickSilver、Ms-Publisher和QuarkXPress)。
AUTOCAD 和技术图纸翻译
AUTOCAD 和技术图纸翻译
由于技术文档通常都包含大量的图纸,而我们的解决方案让我们能够直接在原始的AutoCad 文件上进行操作。DWG 文件、导出、翻译(通过CAT工具)然后将所有文字说明重新导入图纸中。
甲骨文翻译作为一家以医学、医疗、药品为专业品质的翻译公司,严格遵从《LISA QA Model 3.1本地化服务规范》 《GB/T19363.1-2003翻译服务规范》《國際翻譯工作者憲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筆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口譯》以及《公司内部质量把控体系》对公司各部门采取严格的管理体系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力争最大限度的保持和提升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